《[李世民]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》
《[李世民]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》全本免费阅读
杨晓身上绳索未除,走得十分踉跄。玄甲军也没有怜香惜玉之情,直接将杨晓往地上一摔,杨晓就这么被迫跪在了李世民面前。
“乱臣贼子!”杨晓虽然被摔得不轻,却依然叫嚣着,“等陛下回来,我一定要杀了你们全家。”
“放肆。”
李世民冷笑:“杀了我全家?”
“对!你这个乱臣贼子,竟敢坐龙椅,你是要谋反吗?谋逆之罪罪当诛灭九族,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。”杨晓大声骂道。
比起贞观朝臣,天宝朝臣中被杨晓欺负过的人颇多,对杨晓的恨更为深刻:“放肆,放肆,你知道坐在上守的是谁吗?”
“我管他是谁,我姑妈是贵妃,我爹是宰相,他就算是亲王又如何。”
好言难劝该死的鬼,天宝朝臣们也没有那么好心。
李世民笑得灿烂:“我听说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皇帝出逃。”
“关你什么事?”
“你承认了就好。”李世民对着房玄龄招手:“玄龄,帮我写份教令。就写,此人当众扰乱军心,明日午时斩首示众。”
“你敢杀我?”杨晓震惊,“你敢杀我!你知道我是谁吗?我……唔……”也不知是谁下了黑手,他被人踹了一脚,踹在了某些极为脆弱的位置上,顿时疼得弓起了身子,一扭一扭的,像蛆。
贞观朝臣们完全反应不过来,就连李世民也只是道:“下次不许了。”
接着就是走流程。
虽说是以秦王教令的名义下达,但走的流程和圣谕没有区别。
根据礼部侍郎的意见,众人按照《唐律疏议》中记载的,由贞观中期拟定的圣谕下发流程,秦王教令最后由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拟制,尚书右仆射杜如晦监理,中书省长孙无忌审核,门下省长官还空置,就由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代为下发。
根本不等杨晓反应过来,秦王教令已经通过了圣谕该走的所有流程。
杨晓没有机会再多说什么,又被人堵住嘴拖了出去。
对此,李世民还颇有闲心的赞道:“《武德律》还是有点太简单,按照那什么《唐律疏议》的规定,确实能降低不少滥发的问题。”
“对了,给我准备一件黄袍,还有圣驾仪仗也拿出来,后天午时放到太极宫门口。”临了了李世民突然又道。
“啊?”天宝朝臣心中一惊,不是刚说不称帝吗?
“啊什么啊,快去准备,我准备用这些东西扮一下你们的圣上。现如今长安城里面流言满天飞,有什么比皇帝亲自出面监斩贪官更能安抚人心?明天你们也得到场,陪我演场戏,谁要是露馅了,我拿他是问。”
天宝朝臣松了一口气。
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大笑道:“你们究竟都在想什么啊。”
在贞观天宝朝臣们的贺词中,杂烩朝第一次朝会到此圆满结束。
李世民终于是盘清楚了天宝朝廷是个什么情况。
先不说细节上的问题吧,就说现在,天宝朝臣中,文臣最高有一个礼部侍郎,武将最高的竟然就是京兆尹崔光远,人员缺乏程度简直令人发指。
这也导致了秦王府众人的负担极重。
这也没办法,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嘛。
李世民那叫一个头疼啊,他什么时候为人发过愁啊?
朝会只拟定大方向,真正执行的细节都是在私下商量着决定。
攻打潼关的事情指望不了天宝朝臣们了,秦王府就直接不带他们玩了,到了六月十四日晚上,自己自觉加班加点地开起了小会。
哦,当然还是带了崔光远来的,毕竟名义上还是他掌控剩下的那一点禁军。
除开在各处城门镇守的人,其他人全都聚集到秦王府。秦王府内,早已摆好桌子,随着众人进入后,点灯,上菜。
众人忙了一天也没吃上什么热乎饭,现在都饿的如狼似虎,不管不顾地疯狂炫饭。
时间不能浪费,李世民边吃边开启话题:“据守长安不是长久之计,潼关是长安门户,叛军占据潼关就是剑悬在长安头上,随时都会落下来。潼关必须打回来,诸位有什么好的意见吗?”
程知节咽下一口肉,道:“咱们人是少了点,守城问题不大。对面叛军讲究一鼓作气,若是第一次攻不进长安,进入割据战,就是我们的天下了,哈哈哈哈哈哈。”
“守城确实不是问题,但是就这么守下去反而会失了先机。”长孙无忌如此分析道,“只是潼关易守难攻,还记得殿下说上个月唐军大败而归,打没了二十万,元气大伤。现如今叛军士气高涨而我唐军士气低迷,若是对方用围而不攻以逸待劳的疲军计,我们会被憋死的。”
李靖也发表意见:“潼关失守,长安危若累卵,固守伤害太大,殿下不考虑放弃长安,另寻支柱吗?”
“若是给我半个月,我肯定也会这么选,我还会安排官吏百姓有序撤退,能带走的带走,带不走的销毁。但是现在的形式,如果撤了,好不容易打起来的士气又会掉下去不说,百姓要遭多少罪。”
李靖连连叹气。
“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。”李世民问房玄龄,“玄龄,长安的粮草可以供多久。”
房玄龄答道:“若是省着点,粗略算下来能够长安全城敞开用三个月。”
“敞开?三个月?”李世民惊讶道,“这么多?”
房玄龄道:“是,臣算出来的时候,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虚报数目,下午臣还特意去粮仓看了一眼,粮仓果真有这么多粮。”
“臣还盘点了一下国库,一时没盘完,但是目前盘出来的部分,大约是我们那时候的五六倍。”
“五六倍?”秦王府众人都惊讶极了。
他们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。
唐初动乱刚刚结束,国库不丰,再加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斗争,李世民在外征战时,甚至有要靠自己征粮。
比起现在的情况,当初可谓是太艰苦了。
但是反过来再想想,这种情况下,二十万唐军居然打输了,全军覆没。
有手就能赢的战争,他们是究竟是怎么输的?
秦王府众人百思不得其解。
“那我们也不能轻敌。”李世民换了个姿势,扶须转向杜如晦道,“咱们现在将有余而兵不足,如晦,征兵征得如何了。”
“不乐观。”杜如晦道,“今日我率人去张贴告示,挨家挨户的敲门征兵。却看见大多数百姓家中只有老幼妇残,不见壮丁。”
“潼关一战把长安底子打薄了。”李世民无奈,“若是再征不到兵,那就要降低年限征,这样兵役就过于苛重了。”
现在的长安,有将,有钱,有粮,独独没有人的,而人恰恰是最重要的。
战争不是回合制游戏,是大型绞肉机。一将再猛,千军万马之下也无力可施。
张公瑾试探道:“要么我们还是去找皇帝,要点兵?”
“不可能。”李世民立刻否决,“先不说别的问题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