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穿福运大公主》
《清穿福运大公主》全本免费阅读
第15章
云岚还以为小乌雅氏被皇帝夸奖,不说满脸欢喜,也该十分激动。
谁知道小乌雅氏只恭谨行礼谢恩,说这是她的分内事。
之前做的不好,也亏得皇帝包容,她之后会更努力云云。
云岚眨巴着眼,能进宫的人嘴巴都开过光吗,怎么一个比一个会说话?
她之前看小乌雅氏比大乌雅氏要拘谨沉默许多,还以为是个嘴笨的,如今发现自己是看走眼了。
小乌雅氏这样不骄不躁的性子,在宫里才能活得更久也更好。
云岚含着手指头,目光从小乌雅氏身上回到皇帝这边来,却见皇帝的表情淡淡的,似乎并不意外小乌雅氏的回答。
他虽然嘴上夸了一句,脸上却没有喜色,听见小乌雅氏的话,反应也很平淡。毕竟宫里都是人精,这样的话皇帝听得够多了。
皇帝只微微颔首,就让小乌雅氏退下了。
他的注意力压根就没停留在小乌雅氏身上多久,反而很快留意到女儿含着手指头,伸手轻轻拨开,接过李德全的帕子给云岚擦了擦手。
皇帝擦完后,李德全接回帕子的时候低声问道:“皇上,这御茶宫女还换吗?”
闻言,皇帝随口答道:“她的茶艺如今跟前头那个差不多,暂时就不换了。”
不说李德全,云岚听后都忍不住惊讶。
这才几天的时间,小乌雅氏的茶艺竟然练得跟大乌雅氏差不多了?
难道之前小乌雅氏藏拙了,还是她天赋惊人,被嬷嬷抓着练一练立刻就变得如此出色了?
云岚琢磨了一下,小乌雅氏要是真有天赋,之前就该大放异彩了,哪里轮得到大乌雅氏呢!
所以小乌雅氏是故意低调行事,让大乌雅氏挡在前边,成为出头鸟。
就大乌雅氏那几乎没什么遮掩的性情,哪怕不是云岚多看两眼,她在乾清宫恐怕也呆不了几天就得被换掉了。
但是小乌雅氏又怎么肯定自己能取而代之,毕竟她这次能进乾清宫,除了大乌雅氏被换掉之外,也是皇帝随手指的。
云岚感觉自己的思路走到死胡同了,一时有点迷茫。
李德全这时候开口道:“皇上,这宫女之前藏着掖着或许别有所图,是不是该换个人更好?”
皇帝听后笑着摇头道:“树大招风,藏着掖着倒没什么,该表现的时候别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手脚就行。”
他一点都不介意小乌雅氏之前藏拙,更不在意她有野心,只要人好好办差就行了。
要是小乌雅氏这时候还装傻不肯展现真功夫,皇帝就必然不会把人留下。
不能尽心尽力好好办差的,留着干什么?
听见皇帝的话,云岚有点意外,又觉得是情理之中。
皇帝擅长御下之术多年,这些人未必没有野心,能力或多或少,各有不同,兴许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。
但是某些方面出色,在适合的位子能办好差事,对皇帝来说就足够了。
李德全应下道:“皇上英明,奴才实在愚笨,这才明白了。”
皇帝摆摆手,喝了一口茶后继续低头看折子,忍不住感慨道:“李光地立下大功,按理说回京后,朕就该加赏他。没想到他的父亲病重,前几天撒手人寰了。”
不用说,事情顺利结束后,李光地非但不能回京,还要继续留在建省守孝。
守孝要二十七个月,也就要三年了。
三年一过,哪怕李光地的功劳再大,回来后继续升官,中间却空置了三年的时间。
除了耿昭忠之外,康亲王也不可能再往前封爵,最多得一些赏赐。
其余人,比如帮着出谋划策和调度的明珠、索额图和陈廷敬都能跟着晋升。
三年之后,这几人的仕途更上一层楼,李光地却可能只往前一步。
云岚听着也替李光地有些可惜,他这运气也太差了一点。
皇帝也这么觉得的,但是若非李光地回乡探亲的时候偶然发现靖南王的事,他们就不能抢先一步,撤三藩的事也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。
李光地或许不是出力最多的功臣,却是传递了最关键的消息,让皇帝能抢占先机。光凭这一点,也是无可取代的功劳了。
皇帝又说道:“朕以为李光地只是文臣,没料到之前吴应麒带兵出逃,康亲王南下围剿的时候,发现他兵分三路,掩人耳目而错过了。”
“李光地当机立断带着保护他的一队侍卫从小路夹击,愣是运气好遇上了,还抓住了吴应麒。”
如果说之前李光地拼死送消息上京来是一功,跟耿昭忠接头是一功,那么带兵夹击抓住吴应麒又是一大功了。
数个功劳叠加起来,皇帝沉吟片刻,决定提拔李光地为永州总兵。
正巧索额图、明珠和陈廷敬几个大臣到御书房来,得知李光地连跳几级成为永州总兵,心里又是惊讶又是羡慕。
毕竟李光地原本只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,因为南下探亲正巧碰上这事,接连立下功劳,如今这永州总兵可是正二品!
比起翰林多如牛毛的编修,成为总兵不但品级更高,手里头可是有当地兵权的!
李光地这小编修可谓是一步登天了!
但是听闻李光地的父亲前几天去世,他得在当地守孝,几个大臣心里全是同情,脸上都快收敛不住。
云岚想了想,忽然记起如今满蒙和汉人官员在守孝上并不一样。
汉人官员得守孝足足二十七个月,满蒙的只需要一百天。
守孝的时候虽说官职还在,算是停薪留职,但是也就名头还在。
毕竟守孝的时候根本不能接触官务,一百天还好,同僚能帮忙分担一段时间,二十七个月就太长了。
最后除了这个官职名字还在,其实底下的权力早就被其他人瓜分掉。
等二十七个月之后,人回来了,可能就被架空了。
再就是,吏部未免官员长期霸占这个官职,除了税收和粮道的官职尤为重要,得一年一换之外,其他按规矩是三年一换。
所以汉人官员三年守孝结束回来,也到了回吏部述职,结束任期的时候。
等于这个官职只挂在李光地头上,他守孝完就要回京到吏部排队,等待下一次的任命了。
虽说如此,李光地却也因为永州总兵这个头衔,起点比别的官员都要高。
好处是如果他中间没有犯错,三年后回京重新被任命,新的官职绝不会比永州总兵这个品级低。
坏处就是这三年李光地都在守孝,没能在这个官职上发展人脉和锻炼能力,回头去吏部排队等补缺。
要是三年后皇帝还记得他就算了,要是不记得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